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前几天,我们在后台收到了一位应届同学的留言:
18届,2月进某大厂日常实习,刚进去时上级曾提到:“表现优秀有转正机会”,然而到了6月他却被告知不予转正,犹豫间也错过春招,现在不得不面临重新择业,参加更苛刻的社招……
境遇确实非常糟心,能进大厂实习,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最后没能转正,只能说,内部外部因素都有,但有一点,这位同学没有紧迫感:
“实习可转正”,不是对你的承诺,而是企业的验收和选择。
现在是暑期,不少企业为准应届生敞开大门,多数JD里都注明“转正机会“这项,所以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实习的误区。
警钟:提供转正机会≠入职!
现在尽管很多大厂允诺实习可转正,但那是建立在你“优秀”的基础上。有些学长学姐过关斩将拿下实习offer,踏实实习三个月,秋招也没参与,最后在转正答辩得到的消息却是:很遗憾,不予通过。
虽然能带着这份宝贵的实习经历继续征战来年春招,但没什么会比“擦身而过”的offer更难受的了。
“没错,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却不是我想要的优秀。"如果最后没能转正,问题是出在哪里?
这种实习生,HR会辞退
走出学校,走出象牙塔,企业里带你的leader事情很多,没义务像老师那样耐心辅导,最后你闯祸了还帮你背锅…以下这5类实习生,转正几率为0%!
把公司当成学校
希望做任何事都有人教;leader没问进度,就开始拖延;遇到了新问题,就开始抓狂,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
醒醒,2018年了!学校找你收学费,但公司要付你钱。多数企业的新人培训仅限于必要的公司制度、和简单的流程培训。如果没有人手把手带,我们就要学会自我驱动,摸索前进。
眼高手低,讨厌基础工作
虽然同学们都能完成本职工作,但总会抱怨,“端茶送水寄快递发信息”太小儿科了,好歹也是985、211等院校进来的,是不是浪费了成长机会?
我们不愿意从基础工作做起,很容易让上级觉得我们不够踏实。事实上,不论企业大小,所有新人都是从基本功做起。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好,展现出能力,leader才会把更多机会给你!
不带纸笔去开会,工作讨论不说话
每次开会、团队讨论不带纸笔,会让人觉得你不重视工作。万一leaer有重要的事布置,或是有很多要点需要记录,只凭脑子怎么够?实习生也是公司的员工之一,请时刻保持参与感。如果自己对讨论的话题有想法,就大胆说出来,别怕说错。
不问清楚,直接开做
有些实习生刚到公司,脸皮薄,有时还没有和上级明确工作方法和达到的效果,就不想再打扰:"我明白了。" 直接开始行动,可能会导致软件/工作步骤操作不当,付出严重的代价!
当你不清楚别人的需求和意图时,别妄自揣测;当不清楚别人需求时,一定要反复确认,就算有承受领导白眼的风险,也绝对比事后懊悔划算。
不了解企业需求,转正答辩功亏一篑
之前有同学参加网易的实习,因为转正答辩主题错误,直接丢了offer!我们反复强调,同学们应该多去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风口,在答辩前,再将招聘JD拿出来对照自己实习期间的成果,按照企业的需求去讲自己取得的成就与对未来的规划。
那些优秀的实习生,都什么样?
能得到大厂的实习offer,已经比很多在校生有优势了,但真正被企业需要的、那些在毕业之前敲定工作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能力,不止手头这一项”
“高速公路收费员下岗,街机诺基亚倒闭,人人网成为过去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营业额大幅度下跌——这意味着知识和企业迭代速度也在不断加速。”
你昨天用来吃饭的手艺,也许明年就变得一文不值;上个小时刚刚诞生的一项新技能,可能下个月就成为职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规划方面,一定要让领导看出,你不止于一项技能,你有很强的自我发展/学习能力。
“我是个问题解决者”
一个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作为实习,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请示上级。但如果拥有目标导向型思维,那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一件工作交给自己最重要的是把它完成,而不是和上级抱怨没法完成。
当然,如果能学会带着解决方案去提问题,你也一定离转正加薪不远了。
工作目标:以结果为导向
或许你在实习时各项工作都能完成,做到不犯错,但也没有亮眼的操作。这可能会成为你最后没能留下的原因。
因为那些转正答辩通过的同学,满篇都是优秀的数据。多想想自己能为企业奉献什么价值,怎样才能让效果对得起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这是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要摸索的东西。
愿意为工作做出一定牺牲
每个在校生,特别是初次实习的学生都很爱抱怨一点:“为什么要为了一份实习拼命啊?”“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凭什么要做公司付我薪水以外的工作?”
无法反驳,只不过,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工作报酬非常丰厚的人,他们在实习时,愿意提供的,往往都是超出报酬的劳动与努力。
真的,凡事没有容易。我们承认实习是辛苦的,但实习是有很多收获的,更重要的一点:它是你在校期间进入名企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