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其实自从人工智能概念的出现,很多东西早已被人们所预见,自动驾驶汽车,5G的出现,更是加速的这种科技的融合和发展。
随后财经网发起了一个投票,投票显示大家对于机器人取代人类这件事,总体持消极态度,当然还有很多人表示希望提高自身竞争力去迎合这场变革。
所以趋势一直就在那里,只不过是很多人选择了充耳不闻,闭门不视罢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越来越智能。智能机器人开发也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并占据了许多优势。
政策利好
截止2018年,国务院、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及31个省纷纷出台机器人相关政策,在项目支持、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方面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人才红利
截止2017年,我国机器人项目获得投资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60亿美元。给行业将带来诱人的人才红利。
消费趋势
如十年前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一样,在下一个十年平均每人将至少拥有三台机器人。机器人革命时代来临,将逐步走向消费终端。
技术驱动
人们对智能化要求的提高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发展,在这样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发展将一日千里,未来将在柔性、人机交互、情感识别等技术上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机器人也在快速地渗透各个领域, 代替人工已势不可挡!
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新宠
近日,2019年高校本科招生填报志愿正式结束。从全国各地传达出的信息来看,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也已经成为了新生们最热门的追捧对象。
人才缺口等待补齐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来看,人才缺口仍然较大。2019年年初,LinkedIn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显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在过去3年间增长了8倍。
从全球来看,中国空缺的AI职位最多,《AI指数2018年度报告》指出,中国有超过1万个相关职位虚位以待。从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看,2018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不断上升,第三季度比率为1.25,也就是125个岗位在“抢”100个求职者。
据统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7.6亿美元,预计2023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有望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方面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资本红利还在源源不断涌入。创投派数据显示,最近三个月,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额在全球达到176.6亿元,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发布了26项人工智能专项政策。
AI学习从学校抓起
优质考生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冷热的晴雨表。
“今年报考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还是很热门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需求变热。”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史元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去年6月28日,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比它更早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早在2017年9月就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同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此后跟进的还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2018年1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运营,实现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